孩子躺地铁座上大叔提醒被家长怼引热议:公共场合教养问题谁之过?

“孩子躺地铁座上大叔提醒被家长怼”引热议:公共场合教养难题谁之过?

事件回顾:地铁上的”他还是孩子”之争

近日,一则”孩子躺地铁座上大叔提醒被家长怼”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位七八岁的孩子横躺在地铁座位上,占据了三四个座位空间。一位中年大叔见状提醒家长管管孩子,没想到遭到家长激烈回怼:”他还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什么?”这一幕让周围乘客纷纷侧目,有人拍下视频上传网络,迅速引发广泛讨论。

这不是孤例。从飞机上踢座椅的”练腿功”男孩,到迪士尼摸臀还理直气壮的家长,”他还是个孩子”似乎成了熊家长的标准台词。为什么一句看似保护孩子的话,会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反感?公共场合的教养难题,到底该由谁来负责?

公共场合不是私人客厅:制度觉悟从小培养

地铁座位是公共资源,一个孩子躺下就可能让几位乘客失去座位。那位大叔的提醒并非多管闲事,而是在维护基本的公共秩序。家长不仅不教育孩子,反而理直气壮地怼回去,这种态度比孩子躺下的行为本身更令人担忧。

心理学家指出,3-6岁是孩子制度觉悟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家长总是用”孩子还小”来逃避教育责任,孩子就会形成”我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误认知。今天在地铁上躺座位,明天可能就会做出更出格的行为。公共场合不是私人客厅,孩子需要从小进修尊重他人、遵守制度。

家长怎样正确引导孩子行为

遇到类似情况,聪明家长会怎么做?开门见山说,应该立即让孩子坐好,并解释为什么不能躺下:”这样会占用别人的座位,我们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接下来要讲,可以准备一些小玩具或图书,让孩子安静坐着有事可做。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要遵守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

在飞机、地铁等密闭空间,孩子确实容易感到无聊。但这不能成为放纵的理由。提前准备、适时引导、及时纠正,这才是负责任的育儿方式。与其事后用”他还是个孩子”来辩解,不如事前教会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

社会共治:公共文明需要共同维护

面对”孩子躺地铁座上大叔提醒被家长怼”这类事件,除了批评家长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开门见山说,旁观者可以温和但坚定地表达立场,支持正确的一方。接下来要讲,公共场所管理者可以加强文明宣传,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最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文明行为值得赞扬,不文明行为应当纠正”的共识。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是可以处罚的,监护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孩子”身份不是免死金牌,家长更不能以此为挡箭牌逃避教育责任。

小编归纳一下: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尊重他人

“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本身没错,错的是把它当作纵容的借口。孩子确实还在成长,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家长的引导。在地铁、飞机等公共场合,一个被教好的孩子不仅不会打扰他人,还可能收获赞赏的目光。

下次看到孩子躺地铁座位上,希望更多家长能说:”宝贝,这是公共座位,我们坐好。”而不是对提醒者恶语相向。公共文明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而孩子的教养难题,说到底反映的是家长的教育聪明和社会责任感。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