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北宋文坛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才华与高尚品德,成就了一段传奇。他不仅是抚州籍首位宰相,更是词坛巨擘,作品流传至今,仍令人赞叹。晏殊的诗词,如《紫竹花’里面“长夏幽居景不穷”,描绘出清幽宁静的生活画卷,令人向往。他刚毅简朴,荐拔人才,影响深远。我们缅怀晏殊,不仅是对一位文学巨匠的致敬,更是对那份坚守与才华的敬仰。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时期临川文港沙河(今属进贤)的杰出人物,他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同时也是江右地区著名的词人、诗人、散文家,晏殊自幼聪颖,十四岁时便因才华横溢而被朝廷赐予进士称号,此后,他进入秘书省担任要职,北宋仁宗即位后,晏殊升任集贤殿学士,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在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六十五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
晏殊性格刚毅简朴,自奉清俭,且在荐拔人才方面颇有建树,范仲淹、欧阳修等一代文豪均出自他的门下,足见其影响力,他的文学作品极为丰富,著有文集140卷,删次的《集选》100卷等,晏殊的词作以《珠玉词》最为著名。
“长夏幽居景不穷”的出处及赏析
“长夏幽居景不穷”这句诗出自宋代晏殊的《紫竹花》,全诗如下:
长夏幽居景不穷,花开芳砌翠成丛。
窗南高卧追凉际,时有微香逗晚风。
这句诗描绘了夏日里幽静的居所,紫竹花开,芳草萋萋,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诗中的“长夏幽居”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的梦想;“景不穷”则描绘了夏日景色的美好,让人流连忘返,诗中的“窗南高卧”和“微香逗晚风”更是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晏殊在这首诗中运用了“长夏幽居景不穷”这一意象,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意象在古代诗词作品中较为罕见,体现了晏殊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宋宰相晏殊:刚毅直率、生活俭朴的杰出人物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人(南昌进贤县),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政治才能,成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晏殊以神童之名入仕,十四岁时便被朝廷赐予进士出身,此后,他历任秘书省正字、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等职,在官场生涯中,晏殊以其刚毅直率、生活俭朴而著称。
晏殊性格刚毅直率,多次担任州官期间,官吏和百姓都对他有所畏惧,这并非由于他严厉苛刻,而是由于他的正直和果断让人心生敬意,在生活中,晏殊保持着俭朴的生活态度,没有过多的奢华追求,他热爱进修,勤奋刻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担任宰相兼枢密使期间,晏殊曾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但皇上并未允许,这体现了他对皇上的信赖和恩遇之深,晏殊的杰出才能和崇高品德,使他成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晏殊作品赏析:《珠玉词》与《晏元献遗文》
晏殊的文学作品极为丰富,其中以《珠玉词》和《晏元献遗文》最为著名。
《珠玉词》是晏殊的词作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词作以婉约、清新、含蓄为特点,展现了晏殊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浣溪沙》、《蝶恋花》等作品,至今仍广为传颂。
《晏元献遗文》则是晏殊的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他的许多散文佳作,这些散文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为特点,体现了晏殊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
晏殊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晏殊的生平、作品和性格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感受他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