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惊现”美人鱼”身影
7月中旬以来,南沙群岛永暑礁附近海域频频出现神秘身影!当地环保部门与科研人员在近岸海域持续监测到民族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的活动踪迹。这种被称为”美人鱼”的海洋生物为何会出现在南沙群岛?它们的现身意味着什么?
据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透露,7月8日巡视人员首次在西南海域发现浮出水面换气的”大鱼”。随后在8月2日至3日,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观测到这种生物活动,并成功采集到珍贵的影像资料。经中国科学院专家鉴定,这正是被认为在中国大陆沿海功能性灭绝的儒艮。
“美人鱼”儒艮的前世今生
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唯一的现存海洋物种,体长可达3米,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巨无霸”。它们之因此被称为”美人鱼”,源于雌兽怀抱幼崽哺乳时,从远处看宛如怀抱婴儿的美人。这种优雅的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数百万年,堪称海洋活化石。
专家介绍,儒艮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区域,以海草为食。它们的摄食行为对维护海草床生态体系健壮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海草更新,维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目前儒艮在全球范围内被全球天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
为何南沙群岛成为”美人鱼”新家园?
这并非南沙群岛首次发现珍稀海洋生物。近半年来,永暑礁海域已先后发现民族一级保护动物玳瑁和绿海龟的活动踪迹。但儒艮的持续出现尤其引人关注——2008年海南省东方市发现的死亡儒艮是中国大陆最终一次目击记录,2022年儒艮更被宣布在中国大陆沿海功能性灭绝。
南海海洋所岛礁中心负责人表示,儒艮现身南沙群岛,说明该海域生态环境良好,海草床生态体系健壮。这也印证了我国在南海岛礁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目前,科研团队正密切监测这些”美人鱼”的活动规律,为后续保护职业提供科学依据。
共同守护南海”美人鱼”家园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等多家科研机构已加强合作,将持续深化南海岛礁海洋生态体系的监测与研究。专家呼吁,保护这些珍稀海洋生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未来,科研人员将通过更体系的调查,评估南沙群岛儒艮种群的分布范围和数量,为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提供支持。
美人鱼现身南沙群岛不仅一个浪漫的童话,更是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的生动写照。让我们共同守护这片秀丽的”蓝色国土”,让”美人鱼”能够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